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开展第四次备课磨课活动——打造第九章第一、二节《历史性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好课堂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4月22日下午,纲要教研室举行本学期第四次集体备课磨课活动。此次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孙伟老师主持,王硕老师、吴珂欣老师主讲,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王硕老师围绕第九章第一节“历史性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以“破冰与启航”为线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始影像、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手稿等史料,强调教学中需突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如何打破思想枷锁,引导学生理解“转折之难”与“改革之勇”“这段历史不仅是政策调整,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王硕老师提出,可结合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书等案例,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体会改革初期的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的互动关系。


  吴珂欣老师在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层面,运用时间轴动态演示了1980年代经济特区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乡镇企业崛起等重大事件。建议通过“深圳今昔对比图”“农民工流动数据统计”等可视化素材,帮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与社会结构变迁。与会教师热烈讨论如何平衡历史叙事与理论升华。吴珂欣老师指出:“要避免将改革开放简化为经济成就罗列,需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逻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此次磨课活动特别设置教师讨论环节,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思政课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将改革开放史与新时代新征程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信与改革担当。本次磨课通过深入剖析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内涵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结合丰富史料与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与会教师聚焦真理标准讨论、农村改革突破、特区建设探索等关键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化教学设计,推动历史叙事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