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4月16日,长春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骨干教师赴四平战役纪念馆开展“铭记革命历史,弘扬奋斗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四平战役纪念馆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面展现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的壮烈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教师们依次参观了战史陈列厅、英烈厅、半景画馆等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和震撼的多媒体场景,深刻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为解放东北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特别是“四战四平”中体现的“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扎根人民、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参观过程中,教师们驻足凝视烈士遗物,认真聆听“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等英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万军教授现场表示:“这次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将革命精神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
参观结束后,研究室吴嘉继老师与沙明社老师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如何将四战四平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展开深度交流与分享。吴嘉继老师结合纪念馆的沉浸式展陈设计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第一,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推动“课堂革命”; 以红色资源为依托,构建“沉浸式+互动式”教学体系,将历史现场转化为育人课堂。第二,夯实思政育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场馆+课堂”协同育人平台,深度挖掘四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提升教学感染力与覆盖面。第三,锻造优秀教学团队,激发内生动力;以“教学研究”为抓手,通过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实践研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沙明社老师结合四战四平的历史本身动情地说:“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尤其是看到战士们留下的家书和遗物,更让我意识到思政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应是情感的共鸣。我们要把这种‘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精神内核提炼出来,让学生理解何为信仰、何为担当。”
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深受教育,未来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足思政课教师岗位,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