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联动 理实并举 铸“德学兼修”应用型新工科人才 ——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创新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4   浏览次数:10

一、教学创新理念与整体思路

结合应用型院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本着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共同体的理念,提出 四维联动理实并举教学创新改革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多元评价。

二、教学创新举措

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课程在遵循教材体系的基本框架之下,根据学生本位、因材施教的原则,侧重考虑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兴趣,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案例。围绕工科学生的专业兴趣,设置与专题、专业相关联的案例;重点讲解学生特别关注的内容,提高学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实效性。

  (二)更新教学模式

   形成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三联动”的混合教学模式。基于学习通的翻转模式,融合线下与线上”混合式教学,统筹 网络、课堂、实践”三种模式,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网络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探究为主,实践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其中要解决的关键是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即线上与线下的衔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即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二)改变教学方法

   1.讨论式教学法

课程采取“探究式——小组研讨 ”教学管理方式。全面实施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批判式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按照“课前做 ”、“课上展 ”“课后练 ”三步走,课前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全员参与、制作;课上全面展示、互动交流,课中多种栏目穿插,主题展示、课堂辩论、问题探究、红歌展示等。课后全程跟踪、反馈推动。利用学习通智慧教学工具,适时对课堂表现进行评 分。多样化任务挑战驱动学生内生动力,使个人与团队良性互动,实现单一主角向“人人主角”的转变。


                                              多向互动教学——课前分享历史人物与事件

     2.问题式教学法

课程教材体系有利于问题的设置,通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问题导入课堂讲授  以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由了解“历史是什么 ”转向探究“历史何以如此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集中度。


课程各章节问题链呈现

  (二)注重多元化评价

   针对学生获得感不强、解决问题较弱的问题,课程以学为本,学业考评打破传统的一考定音,注重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维度多面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全员化,构建系统、全面、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注重全过程考核,强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融合小组研讨、课堂展示、个人笔记、阶段性测试、课外实践、作业、期末考核等多样化考评方式。以课程内、综合为主,通过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

                 过程性考核占比示意图


二、教学创新成效

教学成效显现,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满意度逐渐增强

在课堂教学效果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学生的“抬头率 ”明显提高,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增强了思政课的获得感,连续三年参加省“大学生讲思政课 教师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轻松幽默的教学话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收获感、认可度等方面,可以放映出来教学改革方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学生教学评价

连续三年参加省级“大学生讲思政课”( 2019——2021)

               相同专业连续两年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教学创新成果辈出

近三年,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推进教学创新改革探索,逐渐形成并凝练出核心教改成果。课程主讲人以第二作者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省级课题 4 项;发表省级论文 3 篇;荣获省“精彩一课 ”教学比赛三等奖“精彩教案 精彩课件  二等奖、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础课程组二等奖、校级微课比赛文史组三等奖、校级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